教學手札 教學手札March 09, 2019 / 0 Comments 小偉(化名)是我科任班的高一學生。上學期像個寄讀生,課堂上旁觀如客人,作業沒寫缺交、考試幾乎全在十幾二十分徘徊。 找他來談過幾次。先確認他想唸高中、想升大學,接著問他學英文的障礙為何。他說「因為我所擁有的時間不可能讀完全部科目,所以不如把精力放在比較在行的。其他,考大學的時候也不一定要選(考招制度已經變成五科選四科)。」 白話文就是:英文的投資報酬率太低了,將來我避開它就好。
恭喜你發現了一件事:「爸媽也是人」 恭喜你發現了一件事:「爸媽也是人」September 27, 2018 / 0 Comments 小羽(化名)是去年科任班的學生,因為擔任我的英文小老師,和我有許多互動。高二分班後,她透過目前在我導師班的學生約我,說有事需要聊聊。以下是那個午休時間的對話。 「老師,最近家裡有件事......我覺得很奇怪......」
每個孩子有其天生的氣質,但個性卻有八成發展自童年經驗與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有其天生的氣質,但個性卻有八成發展自童年經驗與家庭教育June 06, 2018 / 0 Comments 以下所分享的,是兩個最近的親身經歷。我無意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論幼兒親子教養,而是想以多年對於高中青少年的觀察,輔以這兩個實例,來思考家庭教育對於人格發展的影響。
影響深遠的學習,往往發生在學校的圍牆之外! 影響深遠的學習,往往發生在學校的圍牆之外!January 24, 2018 / 0 Comments 2018寒假作業 for 高一實驗班 我開竅得晚,到了大學才開始廣泛學習。大一還是埋首書堆,拿了好成績申請到雙主修後,我的世界就在校園外了。回首那一段行事曆五顏六色的數年,除了覺得過癮還想再來一次,就是覺得遺憾;怎麼高中校園的結界那麼深呢?
理性對話與辯論,才能促進更大的社會共識 理性對話與辯論,才能促進更大的社會共識January 15, 2018 / 0 Comments 我在這學期的《全球議題》課程中帶學生探討人權。全班一起在上個月參加了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行動,學生們在詳讀了2017年的援救個案後,各自選擇聲援對象,總共寄出了70張明信片,向著世界發聲! 回到台灣,台灣的人權狀況呢?於是我安排這群小高一參訪了台灣人權促進會。
高中開始培養思辨力,會不會太早? 高中開始培養思辨力,會不會太早?November 06, 2017 / 0 Comments 高中學哲學,會不會太早?台北南港高中的哲學課,教師用提問取代填鴨,以對話激發興趣,讓學生愈學愈「不滿足」,不再把老師當「神」,自己動手找解答。